在癌癥發(fā)病率持續(xù)攀升、心腦血管疾病年輕化的今天,重大疾病險已成為家庭風險保障的“剛需”。它一次性賠付保額的特性,幫助不少家庭在面對重大疾病時得以喘息。然而,很多人在投保時因陷入“病重越多越好”等誤區(qū),出現了保費虛高或保障缺失的情況。本文將為大家詳細介紹重疾險的必保疾病清單,并為大家清理知識誤區(qū)。
一、重大疾病險包括哪些重大疾?。?/p>
中國保險行業(yè)協(xié)會與中國醫(yī)師協(xié)會共同制定了《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(guī)范》,統(tǒng)一規(guī)定了28種重大疾病和3種輕癥。這意味著所有重疾險產品都必須包含這28種重大疾病,且定義完全相同。
28種核心重大疾病包括:
惡性腫瘤——重度(不包括部分早期惡性腫瘤)、較重急性心肌梗死、嚴重腦中風后遺癥、重大器官移植術或造血干細胞移植術、冠狀動脈搭橋術(或稱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)、嚴重慢性腎衰竭、多個肢體缺失、急性重癥肝炎或亞急性重癥肝炎、嚴重非惡性顱內腫瘤、嚴重慢性肝衰竭、嚴重腦炎后遺癥或嚴重腦膜炎后遺癥、深度昏迷、雙耳失聰、雙目失明、癱瘓、心臟瓣膜手術、嚴重阿爾茨海默病、嚴重腦損傷、嚴重原發(fā)性帕金森病、嚴重Ⅲ度燒傷、嚴重特發(fā)性肺動脈高壓、嚴重運動神經元病、語言能力喪失、重型再生障礙性貧血、主動脈手術、嚴重慢性呼吸衰竭、嚴重克羅恩病、嚴重潰瘍性結腸炎。
3種統(tǒng)一規(guī)范的輕癥為:
惡性腫瘤——輕度、較輕急性心肌梗死、輕度腦中風后遺癥
這28+3種疾病已經覆蓋了重疾理賠的95%以上,其中前6種疾病更是占到了所有重疾理賠的80%-90%。它們是重疾險最核心的保障內容,大家在購買時需要密切關注。
除了行業(yè)統(tǒng)一的28種重疾,保險公司會自行添加其他疾病種類來增加產品競爭力。目前市場上主流重疾險的疾病數量通常在100-120種之間。需要注意的是,疾病數量多并不直接等同于保障更好。很多產品添加的疾病極其罕見,甚至是“湊數”的,實際理賠概率非常低。
二、購買重疾險時如何避免花冤枉錢?
重疾險購買時有很多誤區(qū)需要注意,避免因為信息不對稱,導致保費過高,降低了性價比。下面為大家列舉常見的誤區(qū):
誤區(qū)1:病種數量越多越好?
這是錯誤的!部分產品宣稱保障100+疾病,但新增病種如“埃博拉”“肌萎縮側索硬化癥”等發(fā)病率極低。
建議1:用戶在購買時需要優(yōu)先覆蓋28種核心疾病,病種數量超過100種的產品需謹慎評估。此外,用戶還需要關注高發(fā)輕癥,如原位癌、輕度腦中風、冠狀動脈介入術等,確保含有此類疾病并且賠付比例高。
誤區(qū)2:返還型重疾險“穩(wěn)賺不賠”?
“有病賠錢,沒病返本”的返還型重疾險看似劃算,實則暗藏玄機。它通常保費高昂、收益極低,返還型的產品比純消費型產品貴,并且如果未出險,用戶可能要等待較長的時間才能夠獲得返還的保費,此時貨幣已嚴重貶值。
建議2:有儲蓄需要的人,可以選擇重疾險和定期壽險配合的方式,以低的保費獲得更全面的保障。
誤區(qū)3:附加險“越多越好”?
相當錯誤!保險公司常通過附加險,如身故責任、醫(yī)療險等提高保費,但部分產品單獨購買可能保費更低、保障更全面,消費者要注意避免保費虛高的情況發(fā)生。
誤區(qū)4:健康告知“差不多就行”?
如實告知是理賠的關鍵,否則可能面臨拒賠的風險。
重疾險的本質是“風險對沖”,重疾險的核心價值在于用確定的保費杠桿,對抗不確定的健康風險。大家在確定保額時建議覆蓋重疾治療費以及3-5年收入損失,大概在30-50萬左右。購買重疾險時,消費者應優(yōu)先確保保額充足、涵蓋高發(fā)輕癥,看清條款細節(jié),避免為不必要的責任支付溢價。希望大家購買時理性選擇,讓每一分保費都花在刀刃上,真正地讓重疾險起到抵御風險的作用。